​他指挥过5位元帅6名大将,晚年懊悔:若没站错队,我就是元帅之首

他指挥过5位元帅6名大将,晚年懊悔:若没站错队,我就是元帅之首

自民国末年起,中国涌现了不少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所向披靡的高级将领,因为他们的热血争战,饱受侵略和摧残的中华大地恢复了安稳与和平。

1955年,毛主席亲自授衔十个战功赫赫的传奇将领,封他们为“十大元帅”,其中便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朱德、陈毅、贺龙……

然而,忆往昔,曾有这么一个人,他不论是军事天赋、指挥才能,都不比这些元帅们差。然而,他没有选择加入共产党,最终悔恨终生。

晚年的他,曾指着报纸上“十大元帅”的照片自嘲:这里面好些个人都曾是我的手下,若当年没选错,我就是元帅之首了!

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这么说?他都经历了些什么?

图丨1955年授衔仪式

走上革命道路

张发奎是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他出身国民党革命军,官至上将,同时也是北伐时期的名将。

1896年,张发奎于广东韶关市始兴县出生,他自小聪明伶俐,家人对他寄予厚望,8岁时就将他送进私塾读书,指望他光宗耀祖。

张发奎也不负众望,成绩很是优异,不出所料的话,他应当能凭自己本事考一个好学校。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让张发奎的学习之路戛然而止。

张发奎就读县小学时,有一次与同伴一起出去游泳,伙伴不幸溺亡,张发奎虽然毫发无损,但同伴的父亲是县里有名的土财主,势力很大,张发奎害怕受牵连,在家人的掩护下,仓惶逃去了广州。

因为事发突然,也没有准备,张发奎流浪了好长一段时间,才与家人取得联系。为了生计,他只能去工厂打工,后来又实在忍受不了总是挨饿的日子,选择了从军当兵。

图丨年轻时的张发奎

1912年,已经从军的张发奎,意外的考入了广东陆军小学,被上级看中,开始被重点培养。此后,他加入同盟会,并被推荐入了军官预备学校深造,成为了军官预备役,从学校毕业后,张发奎开始了他的黄金十年。

1922年,张发奎奉命讨伐陈炯明叛军,陈想要挑拨离间,刚好张发奎恩师翁式亮也在叛军队伍。

于是,他命人写了一封恳切的书信,想要拉拢张发奎一起叛变。然而张发奎拿起毛笔,写下八字“师恩难忘,恕难从命”,表明了铲除叛军的决心。后来,因驱陈有功,张发奎升任团长。

1926年,北伐战争开启,张发奎的军事生涯迎来了巅峰时期。他任12师师长,率部队精锐,联合叶挺的独立团,在北伐战场上所向披靡,将吴军打的节节败退,一举攻占长沙、武昌等多处要地,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张发奎因此成为了当时家喻户晓的北伐名将,他所在的师部也因此扩充为军部,他本人更是在30岁就当上了军长。

图丨张发奎

与共产党将领的羁绊

张发奎虽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然而在国民党内部却有着“亲共”的名声,他与不少共产党将领都保持着不错的关系。

还曾多次“反蒋”,参与“反蒋”斗争,不过,这属于张发奎所在左派与蒋派的派系斗争,张发奎本人从未真正叛离国民党。不过,“反蒋”的后遗症随之而来,这位年轻有为的高级将领后期在国民党中逐渐沉寂,不为众人所知。

神奇的是,这位将军虽然是坚定的国民党,然而却与共产党有着不浅的缘分。他统帅的第四军,这支在北伐战争时期被称为“铁军”的部队,涌现了一大批共产党高级将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叶挺的“独立团”,此军团就是共产党“新四军”的前身。

不仅是叶挺,共产党将领叶剑英、陈毅、贺龙、林彪还有郭沫若等共产党人士,都曾在张发奎的部队待过。

图丨张发奎

北伐战争时期,也是国共合作,不少共产党人被纳入国民革命军中,但是,张发奎所在的部队,是共产党人最多的部队,大概有将近3000名共产党将士。

虽然是在国共两党蜜月期,但张发奎能吸纳如此多共产党在部队,还毫不介怀他们担任重要职位,在国民党军队里,可以说是一个异类了。

为什么张发奎这么亲近共产党?其实原因很简单,张发奎是一个典型的旧式军人,他没有过多的政治考量,反而成为最服从命令的那个。

他个人比较信服孙中山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认为大敌当前,只有联合所有力量,不搞分裂才是最为正确的对策。

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张发奎对共产党人士很友好,与其它国民党军官对共产党的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图丨张发奎

不仅如此,张发奎与不少人还建立了不错的私交关系。例如34团的团长叶挺,他与张发奎都是广东客家人,两人是广东陆军小学的同窗,不仅如此,他们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做过警卫团同僚。

1921年,在孙中山的警卫营里,叶挺任第二营营长,而张发奎则是第三营营长,直到后来北伐战争,张发奎因立功升任军长,叶挺才与张发奎成为上下属,两人关系一直保持的不错。

当然,这里不得不说一说叶挺的立场转变问题。众所周知,叶挺曾信仰三民主义,也曾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那么,叶挺从何时开始转变了立场呢?

其实是在国共合作时期,在与共产党人的接触中,叶挺被马克思主义思想深深吸引,他后来被党中央推荐去往俄国的大学深造,因此转化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图丨孙中山

1925年,叶挺被派往第四军担任34团团长,虽然是独立团,但其实隶属于12师,12师当时的师长正是张发奎,所以说,叶挺和张发奎两人的渊源可以说是颇为深了。

而仗着张发奎与自己私交不错,而第四军是名副其实的粤军,许多高级军官都是老乡,叶挺不断扶持共产党人,独立团成为了实际上的共产党军队,不仅有着众多共产党将士,团里的官员也大多数为共产党骨干。

对于叶挺所做的一切,张发奎一直属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这种态度不仅仅是因为与叶挺的关系,还有许多现实因素。

图丨叶挺

张发奎的部队里共产党人最多,“亲共”有利于他稳定部队,同时,他也很欣赏共产党人在作战时的表现,不同于国民党内大部分将领的“反共”倾向,张发奎始终认为战时不应该总是相互猜忌、分裂,打胜仗才是硬道理。

因为张发奎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叶挺领导的独立团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共产党人也能专心应对敌人,将后背放心交给张发奎。

也因此,张发奎所率领的12师,在北伐时期立下赫赫战功,张发奎本人也晋升为第四军军长,两方可谓相互成就了。

图丨检阅部队

对于张发奎的“亲共”举动,国民党内部也曾颇有微词,有人就曾提示过张发奎,说你队伍里共产党人太多了,小心他们不听指挥,最后连累你!

然而彼时的张发奎却不这么想,不管是叶挺、叶剑英还是贺龙,张发奎都有信心领导他们,他认为自己与这些共产党并无矛盾,他们不会不听自己指挥。

此时的张发奎明显忽略了国共两党关系已经逐渐紧绷,底下的人心涣散,早已不是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铁军”了。

1927年,蒋介石率先发动革命政变,露出了獠牙,国共两党关系走向破裂。而此时,国民党内部的“反共”浪潮一波接着一波,张发奎也被这浪潮裹挟着。

是继续与共产党保持友好关系还是加入“反共”大军?张发奎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他该如何抉择呢?

图丨张发奎

一抉择误终身

自蒋介石发动政变,国民党经历一系列震动,最终,蒋介石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了实际上的国民党首领。

蒋介石虽然掌握了军政大权,但在内部也并非一家独大,他不仅有一个最大的政敌,汪精卫,还有以孙中山夫人宋庆龄为首的左派在背后支持着汪精卫。由此倚仗,汪精卫信心十足,他数次调起“反蒋”斗争,势必要夺下“老大”的位置。

张发奎也对汪精卫信心十足,他是坚定的左派,自然而然地认为汪精卫应当是老大,因此参与到了“反蒋”斗争中。事实证明,像张发奎这样典型的“武夫”就不该参与这些政治斗争。

当蒋介石发动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时,张发奎在内的左派对共产党还是比较友好的,所以张发奎理所当然的以为汪精卫能站在同一战线,然而汪精卫同样“反共”,他甚至多次向张发奎施压,让他将队伍里的共产党赶出去。

图丨蒋介石

张发奎毕竟不是共产党人士,对共产主义的了解也有限,他虽然同情共党,但身为国民党将领,他认为自己不懂政治,那么就应该听汪精卫的。

所以,他还是执行了命令,但他心里并不愿意对共产党人赶尽杀绝的,他反对使用暴力清理共产党人士,不肯动用武力。

正是因为张发奎的这种态度,不少共产党人对他都持肯定态度,认为他是可以团结和发展的力量,于是向他抛去了橄榄枝。

面对共产党的招揽,张发奎不是不心动,但是在当时看来,放弃实力强大的国民党而选择势力较弱的共产党,怎么看都不算是一个好的选择。

图丨张发奎

但是,张发奎也感觉到了自己部队内部的动荡,作为一个容纳了不少共产党人士的部队,不少人都受到了影响,如果此时与共产党站在对立面,对自己其实是不利的。于是,张发奎被动陷入了死胡同,他犹豫不决,无法做出决断。

此时,共产党因为蒋介石和汪精卫的疯狂举动损失惨重,不少共产党人为此牺牲了生命,因此众人群情激愤,认为必须反击回去,否则人心涣散,正中了蒋汪的奸计。

于是,一场起义即将爆发,肩负起义重任的,正是共产党掌握的最大的一支精锐队伍,即叶挺所在的独立团。

当时共产党领导们的想法就是,若争取到张发奎的支持,也许整个四军都可成为武装力量。然而,面对共产党一次又一次发出的邀请函,张发奎最终还是选择了拒绝。

图丨叶挺的独立团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叶挺率领的独立团率先响应,张发奎知道后立即赶往阻止,然而还没下火车,就被一阵阵枪击声吓退。

此时,他也明白了独立团起义的决心,懊悔地同时,也有些气愤,毕竟他是叶挺、贺龙的顶头上司,独立团也是归他管辖,此次起义主力居然是四军“叛军”,让张发奎脸上无光,甚至还被国民党质疑是否忠诚,这打击不可谓不大了。

其实,南昌起义后,张发奎与共产党还未彻底决裂,他们仍然将张发奎认定为可拉拢的对象,甚至将张发奎列为主席团成员,只要张发奎愿意加入共产党的队伍。

然而,张发奎此时却认为共产党辜负了他的信任和好心,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投共的念头。

其实这里就可以看出,张发奎是缺乏政治敏锐度的,他光靠所谓情分看待问题,没有考虑立场,甚至没有看到自己已经岌岌可危的处境。这一次重要抉择,也为他后来在国民党渐渐沉寂埋下了伏笔。

图丨南昌起义

说回到汪蒋内部之争,结局大家早已知晓。汪精卫斗蒋失败也就罢了,在抗日战争中居然沦为汉奸!张发奎是坚定的抗日分子,在得知汪精卫投日后,马上与其决裂。

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无时无刻不在后悔当时支持汪精卫的决定,既叹息自己没有看清汪精卫的真面目,也后悔选择了汪精卫让自己成为了蒋介石的眼中钉。

没错,支持过汪精卫的张发奎,在蒋介石那里自然是劣迹斑斑,虽然张发奎最终还是选择投降右派,但蒋介石是个任人唯亲的人,又对张发奎心有芥蒂,于是张发奎被冷藏。

直至九一八事件爆发,张发奎对日军侵华义愤填膺,顶着蒋介石的压力主动请缨,想要重回战场杀敌。

蒋介石并不信任他,虽然表面上同意张发奎的请求,背地里却试图阻拦张发奎发动部队,以粮草不足等借口频频阻挠。张发奎憋屈无奈,却也没有办法,于是愤而辞职,开始周游各国,直至1935年,又回国参加抗日。

图丨汪精卫

1937年,张发奎任第八军总司令,参与了凇泸会战。面对日寇,张发奎战意滔滔,所向披靡,在战场上疯狂收割日军,成为了日军心中的活阎王。

在此过程中,张发奎再一次和共产党军队合作,双方都不计前嫌,配合的很默契。张发奎依旧是这个想法,面对外敌,就该团结内部,减少内斗。

然而张发奎此举虽然正确,却似乎再一次不小心得罪了一心想与共党别苗头的蒋介石。于是,战争结束后,张发奎再一次被蒋势力排斥,沦为边缘人物。

此时,张发奎也不再执着于身份地位了,心灰意冷的他1949年就辞去了官职,于香港定居,正式退出了政治和军事舞台,此时,他才53岁,对于从政从军来说,这年纪还能大有作为,但对于张发奎来说,前路早已断绝,还不如隐退。

图丨晚年的张发奎

事实证明,张发奎做出了对的决定,这一年,蒋军在共军的打击下节节败退,不得已还曾尝试重新召回张发奎,然而张发奎不想再理会。

最终,国民党退守台湾,苟延残喘,最后大多数人都眺望海峡,含恨而终,张发奎却是安享晚年,85岁在香港病逝。

纵观张发奎一生会发现,他初时因科班出身,军事天赋极强,得贵人赏识,年仅30就当了军长。他肯定也有意气风发的时候,想过有一天能位极人臣,实现抱负,然而这种气运在他数次做出重要抉择时戛然而止,最终走向低潮。

图丨十大元帅

反观方面那些屈居于他之下的那些人,不管是陈毅、贺龙还是朱德、叶剑英等人,都后来居上,成就了赫赫战功。据说,5大帅6名大将都在他手下干过,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当然,能在30岁就当军长的人,实力自然不会差到哪里,但是,为什么最终张发奎与他的手下们形成了如此大的差距呢?

归根结底,张发奎实在是缺少打仗立功的机会,而深层次原因则是,他性格不果断且缺乏政治智慧,总在关键时刻站错队,选错人,这也间接导致了他才华无法施展,最终在群星闪耀时黯然离场。

相关推荐

​中美是否必有一战?

​中美是否必有一战?

131

中美是否必有一战? 中国和美国是不是必有一战?首先我们要知道,如果战,我们为什么而战?原因很简单,我们中国人也是人,我们要过上和西方人一样的日子,甚至比他们过的更好...

​每日一犬-卷毛寻回犬

​每日一犬-卷毛寻回犬

129

每日一犬-卷毛寻回犬 卷毛寻回犬 卷毛寻回犬,顾名思义,它的被毛是卷的。它的独立和冷静,使他从来不会显得羞怯,不会自得其乐。在犬展上,气质正确的卷毛寻回犬会坚定地站在...

​何凤山:时光背影里的马宝玉(纪实文学)

​何凤山:时光背影里的马宝玉(纪实文学)

182

何凤山:时光背影里的马宝玉(纪实文学) 时光背影里的马宝玉(纪实文学) ——从马宝玉到润堡子 文/何凤山 题记:我们不仅要推崇英雄,还要把英雄还原成千千万万人群中普通的一员。...

​武汉十大驾校排行榜,看看哪家最适合你呢?

​武汉十大驾校排行榜,看看哪家最适合你呢?

84

武汉十大驾校排行榜,看看哪家最适合你呢? 选择驾校首要看学校的规模和信誉,规模大、知名度高的驾校在场地设施、服务质量、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方面都有保证,能够提供学员更...

​红色游记之41:走进洪湖“瞿家湾”红色旧址

192

红色游记之41:走进洪湖“瞿家湾”红色旧址 2021年五一前夕的一天上午,我们从仙桃市长途汽车站乘坐客车来到洪湖市的瞿家湾。因为这里曾是当年贺龙元帅领导红军打白狗子的旧址,...

​光学瞄准镜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光学瞄准镜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128

光学瞄准镜基础知识,基本原理! 1.光学瞄准镜是如何实现放大目标的? 答: 光学瞄准镜绝大多数是采用开普勒望远系统,即由1片凸透镜为物镜,2片正像透镜为中心镜片,分划板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