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才女王小能:90年代最有实力的教授之一,为何选择削发为尼?

北大才女王小能:90年代最有实力的教授之一,为何选择削发为尼?

世间信佛之人常有,而选择出家之人不常有。在大多数人眼中,做出出家选择的人,要么是身世坎坷,要么突遭大难,总之应该是遭遇难以承受之痛。

但今天故事的主角,既不厌世,也没有大起大落的坎坷经历。相反,她人生可谓一帆风顺,知识渊博,事业成功,而且在出家前家庭幸福。

她便是北京大学著名的法学教授王小能。作为“老三届”79级的北大法律系高材生,她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做过央视《今日说法》的法律顾问嘉宾,曾参与修订民法的相关法律法规,在我国的法律界颇有建树。她却在2003年选择辞掉工作,离开家庭,到五台山出家,遁入空门。

她的这一选择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引得世人很是不解。堂堂北京大学的才女,又是法律界响当当的人物,还有成熟稳重的丈夫和聪慧可爱的孩子,说她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也不为过。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人生际遇,让她看破红尘,居然要抛夫弃子,削发为尼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传奇教授王小能的故事……

01笃定开明的父亲,让女儿绽放聪颖天资

1962年出生的王小能,成长于河南省温县一个比较贫穷的农村家庭。她出生在寒冷的12月份,这年的初雪刚刚下过,丈夫守在门外,为妻子的生产帮着烧火煮开水,耳边不时响起妻子撕心裂肺的喊叫,让他的等待又平增几分焦急和担心。

终于,在凌晨的时候,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打破村里寂静的夜晚,小姑娘降生了。妻子抱着刚生下来的女婴,带着歉意看着冲进来看孩子的父亲。

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每家都希望能多生男孩,将来成为种庄稼的好手,帮着家里多挣工分,让日子更好过一些。而女孩,不但活干不了,将来还得出嫁。当时出生在农村的女孩,大多只能赖养着长大,到年纪找人嫁了。

但是王小能却异常幸运,父亲接过襁褓,一眼就喜欢上这个粉嘟嘟的小女儿,他高兴地给女儿起名王小能。小能从小就聪明伶俐,父亲不想让她再像他似的,将来仍然围着田间地头辛苦劳作,也不想让她像她母亲那样,一辈子困在猪圈灶台之间。于是,就算家里已经穷得揭不开锅,父亲也咬牙送她上学读书。

王小能在父亲的坚持下,在村里简陋的学校里读完小学和中学。她头脑聪明,记忆力又好,学起来比同龄人快得多,别的同学总是记不住的课文,王小能读个一两遍就能大致背下来。所以她的成绩非常优秀,学校里的老师总是夸这个瘦小的姑娘未来前途不可估量。

在连饭都吃不饱的时期,能上学的农村女孩少之又少,像王小能这样读完中学的,已经算是当地的“高级知识分子”,自然也被当成异类,王小能的父亲因此常被人议论。关系好的同村人劝他女儿总是要嫁人的,不如现在留在家里多帮着干点活。甚至还有人取笑他痴心妄想,难不成还想培养个女状元?到后来,连王小能都开始疑惑,自己一个女孩子,是不是不应该读书?花家里那么多钱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这天,她终于忍不住,给正在地里劳作的父亲递水时,顺势问出:“家里这么难,为什么还要送我去上学?”父亲回头看着小女儿,一直俯身割麦子的他,慢慢直起酸痛的背部,抻抻僵硬的腰,摸着她的头,说:“娃啊,别去管别人咋想的咋说的。你就记住你是块读书的料,只要你能读上去,爹就一定供着啊。

父亲坚持认为女儿将来一定别有一番天地。他的这种心无旁骛的笃定,不但让女儿求学的疑惑瞬间烟消云散,也成为王小能日后总能坚持自己选择的底气。

背负着父亲殷切的期望,本来就天资聪颖的王小能,在学习上变得异常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小能很争气,在1979年,我们国家刚恢复高考的第三年,她参加大学统一招生考试,以优异的成绩一举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

要知道,这一年全国参加高考的考生超过七百万,王小能一个17岁的女孩子能从农村的中学考入北大,她的优秀已经再不需要别的证明。

02百废待兴之际,她勇于赶上洪流

1979年对于王小能的人生来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王小能没有让父亲失望,随着她被北京大学录取的消息传开,“才女”的名号也被十里八乡的人们响亮地叫起来。当初奚落父女俩不自量力的人们,如今开始不停地夸赞,对其羡慕不已。

考入北京大学,只是王小能人生的一个起步。待在村里17年从未出过远门的她,一出门就是去北京求学,进入中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初入大学的她,立刻被这所大学里尊重知识,崇尚真理的学术氛围所吸引。

尤其当时刚经历过一场浩劫,整个国家刚从特殊年代中走出来。人们不知道法律为何物,而作为国家顶尖学府的法律系专业学生,作为刚恢复高考后的“老三届”,他们要背负的责任不只是家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还有国家十多年来积攒的时代使命——百废待兴。

王小能作为其中的一员,当然不辱使命,她勇敢跃入这激荡的潮流中奋力搏击。王小能每天就像一块海绵一样,如饥似渴争分夺秒地吸取知识的养分。虽然年纪很小,但在云集全国各地优秀学子的北大校园里,这位聪慧的小姑娘丝毫不逊色,更是脱颖而出。她以拔尖的成绩读完本科,接着考取本校本系的硕士,并在1986年研究生毕业时作为优秀毕业生获得留校任教的机会。

或许因为背负的责任太多,也因为处于快速发展变革的时代,王小能在繁忙的工作和学习中开始容易变得紧张和焦躁,她迫切地想找到一种排解不良情绪的方式。这时候,她便开始接触佛法。当时她只是对佛法十分好奇,开始关注佛学,听这方面的课程,阅读佛学方面的书籍。和大多数人一样,彼时的她只是觉得在诵读和抄写佛经的过程中,自己心情格外平静,日常快节奏产生的焦虑和不安也能得以缓解,但同时王小能也觉得佛学深奥难懂,并不能参悟其中精髓。

然而同学海子的死,让她在震惊之外,有了对生命新的思考,更是希望能从佛法中寻找到答案。是的,这个海子,就是大家熟悉的那位诗人。

当时他还叫査海生,和王小能是同班同学,曾经满怀希望自己可以面朝大海,拥有春暖花开、阳光明媚的未来。同为北大法律系高材生的他,也曾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可是生活总是充满波折,海子在那个万物复苏,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背景下,放开压抑已久的情感情绪,在诗歌文学上找到宣泄口,他开始热衷于朦胧诗和颓废文学。他在诗中发泄许多忧郁和悲愤,可他终归挣脱不出现实的责任感,最终陷入无力改变的负罪感,不堪重负,在1989年3月以卧轨的方式自我了断。

如今,我们很难再去揣测这位诗人当时到底曾经经历怎样难以释怀的重压。但是,作为同班同学,作为他的好友,王小能当时面对海子的离世,除了悲痛和震惊,还有对生活新的思考。她开始从佛法中参悟生命的真谛: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困难和忧郁并不会因为死亡而消失,所以死亡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困顿之时需要镇静,也需要等待,等待内心平静和欢喜的到来。

如果说海子是因为找不到生命的出口而把自己困住,那么信佛、参悟佛法让王小能很幸运地找到灵魂可以安放之地。

03开挂的人生毋庸置疑,教学研究都出色

对于像王小能这样智商处在金字塔尖的人来说,一旦没有心理重压之后,就能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专业上,获得的成就更是令人望其项背。

王小能在北京大学的留教生涯,是从助教开始的。由于经常学习佛法的缘故,她无论是课堂上讲课,还是平时和学生交流,都十分温柔,让人如沐春风,为此她很受学生欢迎。王小能从入职到讲师,再到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只用了7年的时间。而这一年她也不过才31岁。

一个31岁的法学教授,又处于中国法制建设刚刚起步,开风气之先的时期,王小能必定是大有作为的。

留校工作13年间,她主要从事民商法的教学和研究,曾参加编著《合同法通论》、《民法学》等教材,北大法学院至今仍然沿用。她最大的学术贡献就是推动国内票据法的完善和健全,她提出要捍卫和宣扬票据的无因性,保护善意持票人的合法权益,为此她还出版相关的多部著作。

在90年代,正好是改革开放热火朝天的时候,经济关系中的各项法律缺失,正是因为有王小能这样的法学人才,不断地推进和完善各项法律政策,才能让市场经济在我们国家行稳致远。

而王小能,作为当时北京大学颇具实力的法学教授,她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民法追求的目标是“自由、平等、博爱”,商法追求的目标是“自由、平等、营利”。因为她在法学方面的权威,央视《今日说法》节目曾邀请她作为评论嘉宾,点评节目中的各类案件。王小能在镜头前总是脸带微笑,话语平和,尤其是她在点评时表达流利,逻辑性非常强,干脆利落,从不拖泥带水。电视观众们也开始记住这个看起来很瘦小,却温柔的法学教授。

法学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研究法律是极其复杂且枯燥的,但是胸怀大爱的王小能却认为在它的枯燥的外表下,是对人民的保护。这是她在研究民法和自己信仰之间找到的共通点。

她曾在自己的著作《民法与佛法》中提到,民法和佛法两者既有诚实信用与博爱的互通,也有赢利和自私利他的相似,归根到底都是为了众生平等的目的。

04敢于面朝心中大海,真正做到春暖花开

著名的画家丰子恺曾经这样分析师父李叔同遁入空门的原因。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是衣食,精神生活是工作成就和文学艺术,灵魂生活就是宗教。李叔同就是沿着这个楼梯一层层走上去的。”

和李叔同一样,王小能的人生,也属于开挂的人生。事业有成,婚姻也很美满,王小能的人生在当年是被绝大多数人羡慕的。他们这样的人做什么像什么,她把人生活到了极致。然而当一个人在做事情做到极致的时候,内心又很容易是孤独的,常常困惑下一步该往哪走。那么去追求信仰,就成为生命的自然流动。

王小能从学生时代信佛,逐渐参悟,到研究,她已经坚持很多年,早已经把佛学和自己的生活、工作融合在一起。仅是吃住方面,她都已经按照修行者来要求自己。在家中也很早就戒掉荤腥,和家人吃饭实行“一锅两制”。

终于在2003年,她的孩子长大成人,41岁的王小能看着已经能自立的孩子,觉得自己在俗世中的最后一记牵挂也没有了。她便开始向学校申请卸下大学里一切职务,辞去所有工作,在与丈夫和孩子郑重告别之后,便到五台山出家。而家人、同事、朋友似乎早早就明白她的坚定,所以对她终归没有太多阻拦。

如今的王小能,法号衍能,芒鞋布纳,在五台山过着日出打坐,日落而息,与青灯古佛常伴的修行生活。她并不愿意接触任何媒体,她想着自己将来修行到一定程度之后,才敢和别人讨论佛学中在家还是出家修行的话题。

然而当时她出家的消息一经公开,还是在社会上引起各种猜测和争议。很多人认为她年轻有为,法学研究成果如此丰富,却抛夫别子选择出家,一定是生活的压力过于沉重,使她的心灵不得自由和安宁,才会下决心抛弃尘世的。又或者她一定经历难以治愈的感情困惑、生理疾病,才变成一个悲观主义者,用遁入空门来逃避现实的世界。

甚至有人将她出家的选择与同学海子十几年前的卧轨自杀相提并论,认为王小能是在逃避社会责任,还因此在社会上引发一场关于世间法律和佛法哪个更能帮助众生的问题。

讨论这一话题的芸芸众生,并不信佛,也没有真正地懂佛教。出家只是佛教徒们接触佛教理论后作出的一种人生选择。如果说一开始是因为某些原因开始接触佛教,那么在多年的修行之后,出家就只是一种修行方式的选择,并不需要什么特殊原因。

人生就像一条长廊,在这条长廊里遍布着各种各种各样的门,不同的门背后是不同的人生,而每个人的选择也有所不同,也正因如此,才形成多姿多彩的世界。

究其王小能前半生来说,她在年幼时选择挑灯苦读,靠知识改变命运,走出贫苦。青年时期她选择在激荡的岁月洪流中奋勇搏击,做一回时代的弄潮儿。在羽翼丰满之时,她也曾展翅翱翔于天际之间,舒展自己才能。

她因缘际会地接触佛法,能得以在佛的屋檐下避避雨,寻得心里的自在。如今她进入到人生的另一个阶段,找到另一条寻找自由和幸福的路,在用另一种方法为社会服务,奔向更大的爱,又何乐而不为呢?

相关推荐

​华夏爱国英雄楷模之一徐增平

​华夏爱国英雄楷模之一徐增平

180

华夏爱国英雄楷模之一徐增平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的那句诗,“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泱泱中华,五千年历史,历经繁荣,亦渡尽沧桑。为了祖国有着近300万平方公里...

​爱上我妈的闺蜜

​爱上我妈的闺蜜

82

爱上我妈的闺蜜 第一天上班,虽然没忙什么,但可能有太多的不适应,回到家已经感到精疲力尽了,可没想,不等喘口气儿,我妈就硬塞给我一个活儿。 “回来的正好,赶紧去趟晓楠...

​我是大哥大|年度欢乐沙雕神剧,没有之一

​我是大哥大|年度欢乐沙雕神剧,没有之一

104

我是大哥大|年度欢乐沙雕神剧,没有之一 我告诉你,千叶的不良少年可不全是坏家伙。--- 伊藤真司。 等了一个月时间,发现才更新了五集,心里有些按耐不住的小编决定还是先直接...

​中美战争

​中美战争

191

中美战争 中美战争 一、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秩序的建立 1、战后秩序的建立 二战结束后以中俄英美法为首的战胜国以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雅尔塔会议形成的法律条文为基础(联合国宪...

​日本国简介

​日本国简介

74

日本国简介 日本国(日语:にっぽんこく、にほんこく,英语:Japan),简称“日本”,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国名意为“日出之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

​联合国的这些常识,你知道多少

​联合国的这些常识,你知道多少

93

联合国的这些常识,你知道多少 导读 众所周知,联合国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10月24日,现共有193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由六大主要...

​南海争端历史回顾

​南海争端历史回顾

80

南海争端历史回顾 南海争端是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部分东南亚国家间历史遗留的局部争议问题,其本源焦点是围绕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和权益之争。 中国南海岛礁众多,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