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了假币该怎么办?

报警处理,看能不能查到使用人

根据你的问题解答如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规定,市民如看到其他人持有大量假币应劝其上缴,或向公安机关报告;如发现有人制造、买卖假币,应掌握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公安机关和中国人民银行有权没收假币,办理人民币存取业务的金融机构可以收缴假币。除以上单位,其他单位和个人均无权没收和收缴假币。 办理人民币存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发现伪造、变造的人民币时,分两种情况处理:若数量较多、有新版的伪造人民币或者有其它制造贩卖伪造、变造的人民币线索的,报告公安机关查处;若数量较少,则由金融机构2名以上工作人员当面予以收缴,加盖“假币”字样的戳记,登记造册,还必须向假币持有人正式出具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印制的收缴凭证。持有人若对被收缴的伪造、变造人民币持有异议,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或者其授权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业务机构申请鉴定。盖有“假币”字样戳记的人民币,经鉴定为真币的,则按照面额予以兑换;经鉴定为假币的,则予以没收。 对于后而持有,使用假币的行为应如何认定?这里涉及伪造者与持有者,伪造者与使用者的相互关系问题,分而论之是一种可行的办法,也是伪造行为的自然延伸。在伪造后而持有假币场合,持有就失去的意义,并成为罪这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对于伪造行为后而使用假币的认定,则有不同的意见。在以往的审判实践中,有的认为已经构成数罪,即罪和诈骗罪(当时没有规定使用假币罪),主张实行两罪并罚;有的虽然也认为构成数罪,但坚持按牵连犯处理。我们认为,使用不同于持有,它不是伪造行为引起的,因此,对使用假币的行为进行单独评价是必要的。至于如何处理,我们倾向后一种意见。因为是为了使用,存在着原因行为和结果行为的牵连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从一重罪论处是适当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走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对走私假币罪如何判刑如下:
第二条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货币”,是指可在国内市场流通或者兑换的人民币、境外货币。
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二千元以上不足二万元或者币量二百张(枚)以上不足二千张(枚)的,属于走私假币罪“情节较轻”,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走私伪造的货币,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二万元以L不足二十万元或者币量二千张(枚)以上不足二万张(枚)的;
(二)走私伪造的货币并流入市场,面额达到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数量标准的。
具有下列情节之一的,属于走私假币罪“情节特别严重”,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一)走私伪造的货币,总面额二十万元以上或者币量二万张(枚)以上的;
(二)走私伪造的货币并流入市场,面额达到本条第三款第
(一)项规定的数量标准的;
(三)走私伪造的货币达到本条第三款规定的数量标准,并具有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使用特种车进行走私等严重情节的。货币面额以人民币计。走私伪造的境外货币的,其面额以案发时国家外汇管理机关公布的外汇牌价折合人民币计算。
第十条第一款单位犯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的各罪以及走私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分别依照本解释的有关规定处罚。

【持有、使用假币罪】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伪造
货币等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五条 明知是假币而持有、使用,总面额在四千元以上不满五万元的,属于“数额较大”;总面额在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属于“数额巨大”;总面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收到假币后,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处理假币的步骤如下: 1. **确认真假**:仔细检查手中的钞票,观察其材质、印刷质量和防伪特征。可以用手触摸钞票表面,感受其质感;同时,可以通过光线透视来查看水印等防伪标识。 2. **不要使用**:如果确认是假币,不要尝试将其再次流通,因为这可能会导致法律问题。使用假币是违法行为,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3. **收集证据**:在发现假币后,应尽量保留相关证据,包括购买时的交易记录、商家的信息以及当时的环境描述。这些信息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帮助。 4. **及时报告**:将情况报告给当地公安机关或银行。在中国,许多银行设有专门处理假币的部门,可以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同时,将情况反馈给警方,有助于他们追踪制假者并维护社会治安。 5. **向商家反映**:如果是在商店或市场中收到的假币,应及时向商家反映情况。有些商家可能会对此负责,并愿意进行补偿或换取真钞。这也能提醒其他顾客,提高大家对假币风险的警惕性。 6. **了解法律知识**:熟悉有关货币管理和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规,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如果遭遇损失,也可以咨询专业律师寻求帮助。 7. **增强辨别能力**:日常生活中,多学习一些关于人民币防伪特征的信息,提高自己辨别真假的能力。例如,可以关注人民币官网发布的信息,以及相关教育宣传活动,从而减少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的概率。 8. **注意心理调适**:收到假币可能让人感到沮丧,但重要的是从中吸取教训,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在消费时,要更加谨慎,以免再次上当受骗。 总之,当你收到了疑似是假币时,不必恐慌,而是采取理智的方法妥善处理,这样才能有效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为打击制贩假的行为贡献一份力量。

相关推荐